您好!欢迎访问某某有限公司官网!
服务热线新盛娱乐全国服务热线:

18469990703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丁志杰:推进金融改革五项重点 以高水平开放加快建设金融强国
时间:2025-05-18阅读:61

新盛客服《威18469990703》

丁志杰强调金融改革五大关键领域,助力金融强国建设

5月18日,一场以“共享未来:构建开放包容的经济与金融体系”为主题的2025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在深圳成功举办。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丁志杰在论坛上发表了精彩演讲。

丁志杰强调,我国金融系统需在内外压力下加速改革,增强体系弹性。必须坚持走具有中国特色的金融发展道路,以“五篇大文章”为中心,推进金融供给侧改革,平衡安全与发展,把握高水平开放带来的新机遇。

展望未来,他提出了金融改革的五个重点:优化多层次资本市场资源配置功能,增强对战略新兴产业和科技创新的金融支持;加速完善中央银行制度,确保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顺畅;加强金融稳定保障,强化监管,构建监管兜底机制和早期纠偏制度;坚守金融本质,提高金融服务质量;着力推进金融高水平开放,加快金融强国建设。

以下是嘉宾发言原文:

尊敬的王一鸣理事长、王永利总裁、李瑶主任,各位嘉宾,上午好!接下来,我代表《中国金融政策报告》课题组发布2025年的报告。

2024年,党中央对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进行了全面部署。金融系统积极响应,稳步推进体制改革、金融开放和服务实体经济。在此基础上,《中国金融政策报告》2025年版以持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快建设中国特色金融体系为主题,分析了我国金融发展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阐述了中国特色金融发展道路,全面梳理了2024年金融体系六大核心组成部分的建设情况。同时,从改革、监管、开放等方面对未来的金融体制改革进行了展望。

报告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我国金融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一是我国金融改革正处于关键时期。外部环境严峻复杂,全球经济波动加剧,国际贸易秩序重构,地缘风险上升。

二是金融安全与监管领域面临挑战。包括各国监管改革,尤其是美国监管改革对全球金融体系稳定的影响,以及数字货币领域的一系列进展对传统金融体系的挑战。我们认为,这一轮挑战中也孕育着机遇,即未来金融体系可能面临一系列深层次重构。

三是科技革命的影响。当前,科技革命正在加速重塑金融竞争格局,包括人工智能(AI)在金融领域的广泛应用,使得全球金融体系进入技术更新迭代的周期。

国内经济也面临挑战和困难。一是内需不够稳固,群众就业、增收面临压力,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地方财政紧张。二是新旧动能转换,需先立后破,防范新兴产业过剩或投资过热,警惕新旧动能断档失速风险。三是金融风险问题依然存在,包括房地产、地方政府债务以及中小金融机构风险,依然是重点领域。总体而言,我国金融系统面临内外部压力,亟需加快改革步伐,增强体系的抗风险能力。需聚焦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等五大领域,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金融服务由规模扩张向结构优化转变。通过高水平开放,增强金融发展动力,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和我国在国际金融治理中的影响力。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金融体系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其次,简要回顾2024年我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取得的主要成就及工作进展。

2024年,我国金融体系主要从以下六个方面取得了进展:

一、在金融调控体系方面,中央提出要建立健全科学稳健的金融调控体系。这包括:一是稳中求进,强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通过综合运用公开市场操作、中期借贷便利、准备金等基础货币调控工具,稳定利率短期波动,为社会融资规模和货币信贷合理增长提供有力支撑;二是金融调控在总量稳定与结构优化上实现突破,灵活运用总量工具;三是牢牢守住金融安全底线,地方债务风险化解持续推进,中小金融机构风险明显收敛,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落地见效,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区间双向波动,外汇储备规模保持在3.2万亿美元以上。

二、在建立健全结构合理的金融市场体系方面,金融市场日趋成熟,结构更趋合理,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协调发展,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的改革不断深化。例如,2024年绿色债券、科技创新债券发行提速,科创板、创业板新增上市公司数量增长,已成为上市公司主体,市值创新高,国家战略能力逐渐增强。

三、在金融机构体系方面,中央提出要建立分工协作的金融机构体系。国有大行继续主导重大领域的融资支持,中小银行深耕本地、聚焦特色,政策性金融机构专注补短板领域。同时,推动长期资金入市,优化投资者结构和激励机制,进一步发展一流的投资银行和证券公司,强化内部治理和风险管理。

四、在金融监管方面,我国将继续加强金融监管,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完善并强化金融监管体系,2024年将重点通过制度性改革、技术支持以及中央与地方合作提升监管效果。监管规则将持续优化,实现穿透式监管和中央与地方协同治理的突破。在数据安全、反洗钱、消费者保护等领域,监管体系将趋于成熟,监管科技与区块链、AI风险控制技术的应用将得到普及,从而增强风险识别和预警能力。

第五点,构建多元化、专业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

这主要通过推动“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发展来实现,优化金融服务结构。科技金融将增强对科技创新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支持,绿色金融将助力实现双碳目标。普惠金融将支持小微企业与农业、农村发展,养老金融服务将促进银发经济及社会保障水平的提高。数字金融将推动服务效率提升和场景拓展。多层次融资体系将更加完善,产品创新将更加活跃。金融科技将持续改变金融服务方式。

第六点,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建立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金融基础设施,重点是金融基础设施软硬件的协同发展,以及银行体系智能化改造的深化。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将扩展到跨境支付和数据资产质押,普惠金融的覆盖范围将持续扩大,适老化服务将加快推广,信创生态将逐步完善,跨境理财通、债券通、人民币使用场景将更加丰富。全球金融互联互通机制的建设将加快。

这是对2024年工作的总结。

第三,未来将不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关于金融体制改革,可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考虑。

一是优化金融资源配置,保持金融环境的稳定至关重要。首先,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推动股票和债券融资的协调发展,支持中长期资金进入市场,强化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科技创新的金融支持。构建以资本市场为核心的资源配置体系,发挥资本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核心作用,增强金融对经济转型的支持能力。

二是加快完善中央银行制度,确保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畅通。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完善基准利率形成机制,提升政策利率的引导作用,疏通传导路径,提高金融机构的响应能力,优化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设计和激励机制,推动金融资源精准流向关键领域。

5月7日的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宣布了十项政策,分为三类:数量型政策、价格型政策和结构型政策。在推进数量型和价格型政策的过程中,更加重视利率市场化改革,特别是广泛利率的改革和优化。

三是加强金融稳定保障,强化监管,建立监管兜底机制和早期纠偏制度,强化宏观和微观审慎监管的协同,依法将所有金融活动纳入监管范围,明确中央和地方监管责任的划分。聚焦中小银行改革和风险处置,提升治理能力和资本补充机制。四是坚守金融本质,增强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金融机构应专注于服务实体经济的核心任务,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专业技能,强化内部管理、风险控制和审计工作。避免金融脱离实体经济,引导金融科技创新合规实施,加快数字化进程,确保创新有序发展。

五是致力于推动金融领域的深度开放,加快构建金融强国。我们着重强调两个方面:一是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二是加速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在人民币国际化的政策上,我们已经从稳慎推进到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的稳慎扎实、稳步推进。对于稳慎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理解是,人民币国际化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在推进过程中必须确保成功,不容许出现失误或失败。

从这一角度看,我们需要提升跨境结算、融资、投资和储备功能,加强与境外市场的互联互通,发展离岸人民币产品,推进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人民币国际化需要强大的国际金融中心作为支撑。与我国离岸市场的发展相比,境内金融市场的开放更为关键,因此需要扩大金融市场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增强我国在金融领域的话语权。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金融体制改革进行了全面部署。我们要坚持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平衡好发展与安全,增强政策协同效应,持续深化改革,加快构建结构优化、功能完善、治理高效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金融体系,以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全面进步。这是我代表课题组所做的汇报,谢谢。